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教学动态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旅游服务与管理

专业代码:740101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3年。

四、职业面向

本专业主要面向旅行社、旅游公司、旅游咨询服务机构、旅游景区(点)、旅游网站、酒店餐饮等各类旅游企业,培养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掌握旅游服务的相关技能,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服务意识,能从事客户接待、旅游计划与调度、票务服务、导游服务、旅游景区( 点)服务、酒店餐饮服务等岗位工作,具有公民基本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所属专业类

(代码)

对应行业

(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主要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域)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旅游大类(74

旅游类(7401

旅游服务与管理(740101

导游服务(740102

康养休闲旅游服务(740103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740104

 

会展策划师(2023400

导游

旅游及公共服务场所服务员

展览讲解员(4040200

饭店服务员(4040100

 

主要职业岗位有导游员、展览讲解员、会展管理师、前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研学旅行指导师等。

导游证

展览讲解员证

会展管理师证

前厅服务员证

客房服务员证

餐厅服务员证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导游服务、旅行社运营、餐饮服务、前厅服务、客房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我国旅游服务、景区运营、餐饮酒店等行业或企业一线岗位,能够从事导游服务、客房服务、前厅服务、餐饮服务、景区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素质要求

1)树立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领导。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

3)养成良好的法制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增强公民意识,依法办事,待人友善。

4)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

5)养成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人格健全,乐观向上。

6)树立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节俭意识、廉洁意识,珍爱生命,尊重自然。

7)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

2.知识要求

1)掌握导游服务和旅行社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及相关的法律、宗教、园林建筑、历史、地理与文学知识等;

2)掌握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和礼仪常识;

3)掌握餐饮服务、前厅服务、客房服务及基层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

4)了解服务和旅游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5)具有旅行社外联、计调、文秘、票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6)具有较强的汉语和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7)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较强的应变能力;

8)在旅行社,可作合格一线导游员,或从事旅行社的计调、业务销售、管理和相关工作(旅游电子商务);

9)在饭店,可作前厅大堂服务,餐厅及宴会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等;

10)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宾馆可做公关部门服务。

3.能力要求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估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

4)具有全局思维与系统思维、整体思维、决策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能力;

5)具有旅游服务相关的历史、地理、宗教、民俗、建筑、园林、生物、饮食、文学等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

6)掌握导游服务的基本原则和法律法规,具备按照导游接待服务程序和规范要求完成导游接待服务工作的能力。

7)掌握酒店服务的基本原则、程序和方法;具备酒店服务的技能和技巧;能处理服务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8)掌握景区服务的基本原则、程序和方法,具备按照景区接待服务程序和规范要求完成景区接待服务工作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拓展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四大模块构成,总学时 3436,总学分 170。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共 1343 学时,总学分 64 分,占总学时39.9%;专业(技能)课程共 864 学时,学分 48,占总学时 25.1%;其中公共拓展课程和职业领域专业拓展课程 378 学时,学分 21分,占总学时 11%;实习实训课程824学时,学分37,占总学时24%;本专业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43.4%

(一)公共基础课程模块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文化课程模块、素养课程模块和拓展课程模块,共 1622 学时,总学分 76 分,占总学时 47.2%。其中文化课模块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信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等 8 门,共 1224 课时;素养课模块课程包括军训及国防教育、劳动教育等 2 门,共 146 课时;拓展课模块包括中华传统文化、调酒技术、咖啡技艺、 物理、工匠精神、创业教育、演讲与口才、工匠精神、就业指导等 9门,共 252课时。

公共基础课程描述如下:

1.思想政治课

课程名称

思想政治课

开设学期

1234学期

参考学时

总学时为180,建议周课时为2

素质目标

1.具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远大志向的理想信念,具备坚定政治方向、树立“四个自信”的使命感;

2.具备正确的职业理想、科学的职业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具备理性、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3.具备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培养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4.具备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遵守社会规则和公共道德,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树立乐于为人民服务,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

5.具备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知识目标

1.了解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理解法治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

2.认识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理解正确的职业理想对国家以及人生发展的作用,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

3.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理解广泛的公共参与,彰显人民主体地位,是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表现。

能力目标

1.具备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现象,对社会现实和人生问题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

2.具备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正确处理人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3.具备从法的角度认识和理解社会的能力,养成依法行使权利、履行法定义务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4.具备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的能力,做到自立自强、坚韧乐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5.具备正确认识自我,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确立符合社会需要和自身实际的积极生活目标,选择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的能力。

主要内容

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四部分内容的教学工作。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2.时代导航、生涯筑梦,认识自我、健康成长,立足专业、谋划发展,和谐交往、快乐生活,

学会学习、终身受益,规划生涯、放飞理想;

3.立足客观实际、树立人生理想,辩证看问题、走好人生路,实践出真知、创新增才干,坚持唯物史观、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4.感悟道德力量、践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提升职业道德境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宪法尊严、遵循法律规范。

教学要求

1.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引领,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政治认同感,提高法治意识,

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2.运用情境教学、辩论会、实地考察等方法,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专题访谈、实习实训以及各种职业体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整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体验开放式学习;

3.采取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进行评价,从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度、实践能力以及多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师评,从期中与期末考试进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评价占比 40%,终结性考核占比 60%

2. 语文

课程名称

语文

开设学期

1234学期

参考学时

总课时为216(基础模块(上、下册)+拓展模块,建议学期周课时分别为4422

素质目标

1.具备深刻、敏捷、灵活、批判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2.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提升审美境界,在生活、工作情境中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表现美、创造美;

3.具备理解文化的意愿和学习汉字、汉语与中华传统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4.初步具备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吸收、传承和发展的意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培育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知识目标

1.熟悉《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的汉字,了解汉字特点;

2.掌握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方法、写作方法、口语交际要求;

3.初步掌握文学作品欣赏方法和浅易文言文阅读方法,积累文学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

4.掌握基本听、说、读、写的方法;

5.逐步认识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

能力目标

1.具备整体感知和领会文本的能力,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常见写作手法及语言表现力,阅读总量不低于 100 万字;

2.具备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需要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能进行介绍、交谈、即席发言,写作条据、书信、总结等应用文,语言表达清晰通顺。能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开展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

3.具备对语文课程涉及的文化常识、文化现象进行梳理的能力,背诵、默写课本中的名句、名段、名篇,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4.具备感受和理解文本中蕴含的不同时代和地域的文化的能力,增加文化积累。

主要内容

1.语感与语言习得、整本书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职场应用写作、微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2.中外文学作品、古代诗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科普作品、古代科技著述选读;

3.进行口语交际、写作、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训练。

教学要求

1.借助语文课程这个载体,结合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将思政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中;

2.开展以学生自主体验、合作学习、主动探究为主要方式的言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读写听说活动,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利用超星在线教学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不断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3.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占40%,终结性评价占60%

3.数学

课程名称

数学

开设学期

1234学期

参考学时

总课时为216(基础模块108+拓展模块(36+72)),建议学期周课时为4422

素质目标

1.初步形成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2.基本形成条理清楚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养成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养成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抽象思维的意识和习惯;

4.初步具备一丝不苟、勤于反思、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品格。

知识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以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

2.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

3.了解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及其几何意义;

4.理解函数概念,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以及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5.理解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6.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7.掌握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圆锥曲线与方程的关系;

8.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用排列组合解决概率的计算问题。

能力目标

1.具备根据概念、法则、公式进行数、式、方程的运算和变形的能力;

2.具备使用一般的函数型计算器进行运算的能力;

3.具备依据文字描述想象出相应的空间图形,并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与推理论证的能力;

4.具备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的能力;

5.具备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作出分析与评价的能力;

6.具备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并求解的能力。

主要内容

1.集合的概念与表示、集合的基本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充要条件;

2.一元二次不等式与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3.函数概念与性质,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函数的应用;

4.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5.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复数、立体几何;

6.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圆锥曲线与方程;

7.计数原理、概率与统计。

教学要求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远大志向;

2.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和专业特点,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参与式及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采用低起点、重衔接、小梯度的教学策略,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深度融合,有效实施信息化教学,充分利用微课,依托超星在线教学平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4.实施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主体评价,坚持按形成性评价40%和终结性评价60%的权重进行评价,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4.英语

课程名称

英语

开设学期

1234学期

参考学时

总课时为216(基础模块108+拓展模块(36+72)),建议学期周课时为4422

素质目标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2.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正确认识和对待外国文化,吸收中外文化精华;坚定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认同,自觉传播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具有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具有持久的语言学习积极性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坚定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知识目标

1.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思维方式的多样性,理解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2.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了解中外文化及中外企业文化知识,理解中外文化内涵,比较中外文化异同;

3.了解“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情感策略”等语言学习策略以及“理解、表达、交互”三种语言技能发展策略;

4.熟悉国际音标和英语拼读规则;

5.掌握义务教育基础上更高层次的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等语言基础知识;

6.掌握情境活动中英语交际的听、说、读、写、译等各项基本技能。

能力目标

1.具备用正确表达方式进行英语语言交际,用英语学习思维进行价值判断的能力;

2.具备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化差异的能力;

3.具备合理使用语言学习策略和语言技能发展策略规划和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4.具备根据拼读规则正确拼读生词的能力;

5.具备灵活运用所学语言基础知识并在真实情境中开展语言实践活动的能力;

6.具备围绕主题任务进行基本的沟通和交流的能力,阅读并理解与经济、社会和文化相关的英语语篇,翻译与专业相关的英语文献,根据提示完成应用文写作任务。

主要内容

1.国际音标及其拼读规则,重音、意群的读音;

2.2490 个常用词汇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在英语交际中的正确运用;

3.词汇、构词法以及句法等语法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4.人物传记、校园生活、社区生活等语篇的阅读和理解;

5.常见标识的识别和点餐、购物、致谢、致歉等情景下的语言交际;

6.公告、海报、简讯、信函、电子邮件等应用文的写作;

7.基于语篇的文化知识的理解;

8.职业情境下英语文本的理解和翻译。

教学要求

1.注重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有意识地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将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职业道德等融入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英语课程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深度融合,依托超星在线教学平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3.坚持活动导向教学,注重探索英语教育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以致用;

4.加强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尊重差异,使所有学生体验学习乐趣;

5.实施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主体评价,坚持按形成性评价 40%和终结性评价 60%的权重进行评价,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5.历史

课程名称

历史

开设学期

12学期

参考学时

总课时为72,建议学期周课时为22

素质目标

1.具备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客观、正确认识世界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2.具备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对史事进行准确判断和理解的时空观念;

3.具备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家国情怀;

4.具备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的正确文化观;

5.具备爱岗敬业、诚信公道、精益求精、协作创新的正确劳动观;

6.具备判断民族立场,国际关系,人生抉择的正确是非观。

知识目标

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2.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进程,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4.了解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

5.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懂得史料的类型及作用。

能力目标

1.具备运用唯物史观学习和探究历史,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的能力;在认识现实社会或职业问题时,能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2.具备尝试搜集、整理、运用可信的史料作为历史论述的证据的能力;

3.具备以实证精神对待现实问题,依据史实与史料对史事表达自己的看法的能力;

4.具备对同一史事的不同解释加以评析,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判现实社会与职业发展中的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

1.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

2.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

3.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

4.历史上的著名工匠。

教学要求

1. 运用课堂教学与专业实训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创设出与行业、专业相近的教学情境,设计出体检未来职场的教学活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我国历史发展、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深入领悟工匠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2. 运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创设历史情境,拓展历史信息源,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源,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做中教,做中学,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占 40%,终结性评价占 60%

 

6.信息技术

课程名称

信息技术

开设学期

124学期

参考学时

总课时为108,建议学期周课时为222

素质目标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具有规范操作、主动探索、创新发展的意识和一丝不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具有在信息社会数字化生存、发展的本领。

知识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

2.熟悉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

3.熟悉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4.掌握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及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处理过程;

5.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维护方法及操作系统,办公应用软件、硬件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

1.具备一定的文稿录入能力,熟悉常用文稿的排版格式;

2.具备常见软、硬件故障诊断及排除的基本技能;

3.具备 OfficeWordExcelPowerPoint)软件的基本操作及综合应用技能;

4.具备小型网络的搭建、设置及维护能力;

5.具备常用音视频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力。

主要内容

1.网络应用(基础);

2.图文编辑(基础);

3.数据处理(基础);

4.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基础);

5.人工智能初步(基础);

6.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维护(拓展);

7.小型网络系统搭建(拓展);

8.数据报表编制(拓展);

9.演示文稿制作(拓展)。

教学要求

1.挖掘信息技术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如爱国精神、钻研精神、责任担当、技术操守、理想情怀等,即“育人元素”;充分利用备课上课、下班辅导、线上线下辅导解惑等途径,借助微课和短视频制作、教学资源平台等,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思政教育,设计如下教学内容安排:上机实训开展 10 分钟的与经典诵读、时事新闻相关的文字内容录入速度练习,图文编辑排版、演示文稿制作、数字媒体等理实一体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

2.依托超星学习通等平台,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库,充分采用情境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等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利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理实一体等混合式教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将信息技术与行业应用有机结合,助推学生专业成长;

3.采用“过程考核+终结考核”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评价,其中过程考核占 40%(平时表现 10 分,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 10 分,平时测试 20 分),终结考核占 60%(基础模块 60%,职业模块 40%)。

7.艺术

课程名称

艺术

开设学期

1234学期

参考学时

总课时为72(基础模块36+拓展模块36),建议学期周课时为1111

素质目标

1.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民族情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具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观念,坚定文化自信;

3.具备批判性思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文化观,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审视和认识艺术,理解艺术与多元文化的关系,具有国际视野,尊重欣赏世界多元文化;

4.具备提高生活品质的意识。

知识目标

1.了解音乐表现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认识音乐要素,把握音乐形象,感受音乐魅力;

2.理解音乐要素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理解中国音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密切关系;

3.了解不同的美术门类、中国书画基础知识和技法,理解美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和造型语言,熟悉中国书画的大致分类;

4.了解中外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理解美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和造型语言,感受中、外美术特独特的表现形式、艺术风格、审美特点和文化特征;

5.掌握音乐、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

1.具备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艺术语言、艺术形象的能力;

2.具备对艺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的审美特征进行评价和判断的能力;

3.具备创造性表现艺术活动的能力,在各种艺术实践中发挥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

4.具备从文化的角度审视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和艺术观念的能力;

5.具备运用有关的基本知识、技能与原理,初步比较、分析与描述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艺术作品的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的能力。

主要内容

艺术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组成。基础模块完成音乐鉴赏与实践和美术鉴赏与实践,拓展模块为完成舞蹈、设计、工艺、戏剧、影视等艺术门类当中的两个模块。

1.音乐鉴赏与实践和美术鉴赏与实践;

2.声乐、器乐、舞蹈、戏剧相关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

3.中国书画基础知识与技法。

教学要求

1.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艺术课程特色优势,以美育人、以情动人、以文化人,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培养艺术课程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依托超星在线教学平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活动为载体,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等形式,创设艺术学习氛围,尊重学生艺术见解和创意表达,鼓励学生结合艺术学习主动参与校内外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创新实践体验,提高艺术核心素养;

3.实施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整体评价,采用“过程考核+终结考核”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评价,其中过程考核占 40%(平时表现 10 分,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 10 分,平时测试 20 分),终结考核占 60%(基础模块 60%,拓展模块 40%)。

8.体育与健康

课程名称

体育与健康

开设学期

12345学期

参考学时

总学时为180(基础模块54+拓展模块(90+36)),建议学期周课时为22222

素质目标

1.树立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具备勇敢顽强、坚忍不拔、超越自我、严谨细致、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3.具有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团队意识,发扬体育精神,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

4.具有公平公正的竞争意识,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的良好心态;

5.具有平等融合、宽容对待、善于沟通、珍惜友谊的意识和良好人际关系。

知识目标

1.了解个人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性疾病的知识,学会处理常见运动损伤的方法,掌握预防常见职业性疾病的知识;

2.了解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类运动、冰雪类运动、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 7 个运动技能系列的基础知识;

3.掌握 1-2 项体育运动技能,并熟知所学运动项目的裁判理论知识和比赛规则;

4.掌握提高体能的基本手段和主要方法。

能力目标

1.具备独立或合作制订和实施体能锻炼计划的能力,能准确确定锻炼方式、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有效提高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体能;

2.具备运用所学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动作,按照运动规范和比赛规则参与体育活动和比赛的能力;

3.具备分析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和重大体育事件及欣赏体育运动的能力。

主要内容

1.体育的功能及认识,一般体能、专项体能和职业体能知识;

2.健康基本知识与技能,食品安全和合理营养,常见传染性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安全运动与应急避险,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常见职业性疾病的预防与康复,环境、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反兴奋剂教育等;

3.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类运动、冰雪类运动、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 7 个运动技能系列;

教学要求

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思政教育融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2.通过从课外与课内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身体煅炼,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组织各式各样课外体育竞赛活动及体育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与理论水平;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利用教学软件在线教学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不断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3.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过程性评价包括出勤状况、运动参与、练习态度及团队协作情况,占 40%;终结性评价,技能测试占60%

9. 军训及国防教育

课程名称

军训及国防教育

开设学期

 1 3学期

参考学时

总学时为56,建议学期周课时为2(10)+1(8)

素质目标

1.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军事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2.热爱人民军队,具有爱国热情、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具备集体行动的规范性和组织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更好的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4.具备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严于律己、遵守公德等方面的自律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军事前沿信息;

2.熟悉并掌握单个军人徒手队列动作的要领、标准;

3.熟悉学校规章制度及专业学习要求;

4.掌握正确的队列训练和阅兵分列式训练方法及规范整理内务的标准;

5.掌握停止间科目、齐步行进与停止、正步行进与停止、正步与齐步互换的训练方法与要求;

6.熟练掌握分列式行进间队形方向变换的规范要求和动作技能。

能力目标

1.具备动作规范地进行停止间科目、齐步行进与停止、正步行进与停止、正步与齐步互换的能力;

2.具备规范地整理内务的能力,养成卫生习惯;

3.具备一定的战时个人生存技能、军事基础能力及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主要内容

1.队列训练;

2.内务整理;

3.素质拓展;

4.国防教育。

教学要求

1.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质;

2.由相应的老师负责军事技能训练,专业介绍、职业素养培育、生存技能培训等入学教育部分的教学;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导入、实操训练等方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理论教学及军事训练;

3.考核评价以发展性评价为主。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成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包括参与意识、完成任务情况、团队协作情况,占 40%;成果评价占 60%

 

10.劳动教育

课程名称

劳动教育

开设学期

12345学期

参考学时

总学时为90,建议学期周课时为11111(周四下午第七节)。

素质目标

1.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2.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

3.具备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具有职业荣誉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知识目标

1.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

2.掌握基本的农业生产知识,知道技术的一些基本要素,认识技术与科学、社会的关系;

3.掌握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基本技能;

4.领会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内涵。

能力目标

1.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训练创造性的劳动思维;

2.具备依据技术图样、选择工艺,完成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作品制作的能力,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实践;

3.具备进行技术设计活动的能力,提出设计方案,用图样和文字正确表达设计意图。

主要内容

1.理解劳动的意义;

2.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

3.锻炼劳动能力;

4.尊重劳动成果。

教学要求

1.理解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观;加强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融通;

2.以学生为本,注重知行合一、教学相长,通过理论讲授+实操训练的方法,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邀请劳动模范、技能大师进课堂,讲授劳动故事,传递劳动精神;建立以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和校外实习实训的全方位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3.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成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过程性评价包括参与意识、完成任务情况、团队协作情况,占 60%;成果评价占 40%

 

11.中华传统文化

课程名称

中华传统文化

开设学期

5学期

参考学时

总学时为18,建议学期周课时为1

素质目标

1.具备正确的文化观,优良的人文素质;

2.具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并内化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最终能够投身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中。

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创新,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原典;

2.理解传统文化资源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刻认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

能力目标

1.具备自主分析历史和现实的文化现象的能力,正确对待的行为规范; 2.具备自觉地理解、感悟和践行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

主要内容

1.孝悌、爱国、仁爱;

2.诚信、友善、敬业;

3.志学、敏悟、慎独;

4.廉正、谦恭、刚毅、笃行。

教学要求

1.将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内化到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认同和共鸣,落实到伟大的实践中;

2.通过课堂讨论辩论、教师示范演练、创意情境设计、优秀作品观赏、学后感分享等体验式,

使学生在体验中学,在探究中学,实现学生文化素养的稳步提高;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和职业岗位需求,实行讲授结合训练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

3.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过程考核占 40%、终结考核占 60%

 

12.工匠精神

课程名称

工匠精神

开设学期

4学期

参考学时

总学时为18,建议学期周课时为1

素质目标

1.具备工匠攻坚克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品质,树立职业自信,坚定人生理想;

2.具备执着专注、锐意进取、百折不挠、匠心独具、精益求精、淡泊名利、尊师重道的优秀品质;

3.具备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及自觉传承非遗的意识。

知识目标

1. 理解工匠精神的本质与价值主张、世界各国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及他们的共性,认识其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2.理解当今时代学习工匠精神的重要性;知道在学习与生活中发扬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对克服各种困难的重要性;

3.理解创新、工匠巧思、精益求精、爱国的含义。

能力目标

1.具备扎实的技术技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贡献一份属于工匠的力量;

2.具备收集改装可利用的技术来解决问题或创造解决问题从而创造财富的能力;

3.具备结合时代要求创新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创作出精美的产品的能力;

4.具备在生产实践中努力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的能力,诚实劳动、勤奋工作,坚守工匠操守。

主要内容

1.工匠与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2.工匠精神在各国文化中的体现;

3.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守艺、创新、破难、巧思、绝技、境界、传承、情怀。

教学要求

1.将对工匠精神的阐释分析与学生职业需求及现代经济市场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读得顺、记得住、吃得透,进而内化为力量、升华为态度、付之于行动,用技能报国的理想雕塑自己的工匠人生;

2.充分利用学习通教学平台,采用线上教学模式,线上完成课前预习、课堂授课和课后作业和测试;

3.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过程考核占 50%,包括观看视频 40%、访问 100 次以上 10%;终结考核占 50%,包括章节测验 10%、考试 40%。过程考核任务点完成 50% ,可以参加考试,60 分及格,考试低于 60 允许重考 2 次。

 

13.创业教育

课程名称

创业教育

开设学期

5学期

参考学时

总学时为18,建议学期周课时为1

素质目标

1.具备法治观念,树立正确而务实的职业理想,养成符合职业需要的职业本质;

2.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增进人格发展;

3.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造就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帮助成人、成才、成功。

知识目标

1.了解创业是一种创造财富的活动,更是一种人的生活观念,还是一种生命挑战;

2.知道职业信息的收集途径,认识人的职业选择与人的生活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3.掌握面试的技法,懂得签定就业协议、劳动合同,理解职场的基本法则;

4.掌握创业常识,懂得创业实施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务。

能力目标

1.具备对自身所拥有的各种发展资源进行评估的能力;

2.具备确定适合于自己心理特点和能力范围的职业范畴的能力,合理地设计职业目标、职

业选择,采取一系列具有较强实际性和操作性的行动计划;

3.具备编制求职自荐材料的能力,尽量加快从学生角色转换为职业角色。

主要内容

1.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

2.就业定位与途径、准备与方法;

3.创新与创业、创业准备;

4.小企业的创办、经营管理;

5.就业与创业实例。

教学要求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人才本质的要求,结合各行业职业特点,对学生进行敬业意识、服务意识和法纪观念等教育;

2.充分利用学习通教学平台,采用线上教学模式,完成课前预习、课堂授课和课后作业及测试,把握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两个重点内容,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3.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过程考核占 50%,包括观看视频 40%、访问 100 次以上 10%;终结考核占 50%,包括章节测验 10%、考试 40%。过程考任务点完成 50%可以参加考试,60 分及格,考试低于 60 分允许重考 2 次。

 

(二)专业(技能)课程模块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接岗位能力要求,将 1+X 导游从业资格证书标准内容融入专业(技能)课程。该模块包括专业基础能力课程模块、岗位核心能力课程模块、职业领域拓展能力课程模块。适应湖南旅游行业发展需求,按照职业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职业升迁规律,校企共同确定该模块有《旅游概论》、《客房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导游实务》、《餐饮服务与管理》等 8-10 门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描述如下:

1.旅游概论

课程名称

旅游概论

开设学期

1学期

参考学时

总学时为72,建议学期周课时为4

素质目标

1.具备旅游从业人员所需的行业价值观念和认知。

2.具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用对压力的挫折处理能力。

3.养成良好的法制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增强公民意识,依法办事,待人友善。

4.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

5.具备激发旅游者旅游需求和动机的能力

6.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尊重历史的观念,提高人文素养

7.树立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节俭意识、廉洁意识,珍爱生命,尊重自然。

知识目标

1.了解旅游的产生及其科学概念;

2.了解旅游的本质、属性与特征;

3.了解旅游的发展历程及其时代特征;

4.熟悉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旅游业的构成、旅游市场、旅游与旅游业的影响和作用和旅游与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能力目标

1.能运用旅游活动的性质和特点来分析旅游现象;

2.能结合当地旅游业发展状况,对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现状、发展等进行分析;

3.能运用旅游市场知识对当地旅游市场进行细分;

4.能正确认识旅游业产业地位的确立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主要内容

旅游的产生、旅游简史、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旅游业的构成、旅游市场、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

1.运用案例教学法分析旅游活动各环节中旅游者、旅游服务人员、旅游管理人员的旅游行为、服务行为、管理行为的规律及其根源,使学生逐步掌握旅游概论学习和工作的方法。

2.以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教学中,以旅游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为中心,以寻找最优化的解决方案为目标,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教学方式,即让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处理相关问题;聘请行业专家、兼职教师来校结合他们的丰富经验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挖掘旅游概论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如爱国精神、环保精神、责任担当、理想情怀等,即“育人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思政教育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

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占 40%,终结性评价占 60%

2.旅游地理

课程名称

旅游地理

开设学期

3学期

参考学时

总学时为72,建议学期周课时为4

素质目标

1. 从祖国锦绣山川的壮美中更加饱满爱国热情,从祖国灿烂的古今文化中更加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发学习热情。

2. 树立唯物辩证观点,理解旅游活动与旅游资源保护的关系,提高环境意识。

3.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在旅游美中陶冶情操,完善修养,提高素质。

4.具备爱岗敬业、诚信公道、精益求精、协作创新的正确职业观;

知识目标

1. 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熟悉旅游资源类型、特征、成因以及旅游资源美学特征与欣赏。

2. 了解中国发展旅游业的地理条件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3. 熟悉中国不同地域的旅游景观特色,区域旅游分布知识、旅游资源或景点的知识,能正确解释其成因。

4. 了解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理论知识、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能力目标

1.具备熟练掌握中国地图,了解各种区域划分的能力.

2.具备熟练掌握七大旅游区各区域的具体方位和地理概况的能力,能简要介绍七大旅游区的代表性景点及其特色,能学会看。

3.具备主要旅游地和主要旅游线路,自助旅游能力。

4.具备阅读旅游地图能力,利用网络收集旅游信息的能力,归纳区域旅游资源特色的能力。

5.具备旅游欣赏能力以及引导游客爱护旅游环境,宣传可持续旅游的能力。

主要内容

中国旅游资源概述、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区域旅游资源

教学要求

1.教学过程中结合地图、多媒体、地球仪等教学资源程是使学生掌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必备的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树立空间地域意识,形成旅游综合动态思维,培养旅游欣赏能力。

2. 运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创设地理情境,拓展地理信息源,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源,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做中教,做中学,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占 40%,终结性评价占 60%

 

3.客房服务与管理

课程名称

客房服务与管理

开设学期

2学期

参考学时

总学时为108,建议学期周课时分别为6

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备主动、热情、周到、甘于奉献的服务意识,具有诚实守信、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3.乐于与人交往,具有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遵守饭店行业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礼仪素养、优雅的形象气质。

5.具有节约资源、倡导绿色消费的意识。

6.具备适应行业变化、在饭店职业道路自我提升的潜质。

知识目标

1.了解客房产品的概念和构成,熟悉岗位职责,掌握客房部的主要任务、组织结构和业务分工及主要职责。

2.熟悉各类客房清洁器具和清洁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不同类型客房清洁的程序、标准和要领。

3.掌握公共区域卫生的特点、内容及质量控制方法;

4.掌握各种对客服务的服务程序与注意事项;

5.熟悉处理客户投诉产生的原因以处理方法;

6.掌握客房意外事故和特殊情况处理的方法和要领。

能力目标

1.具备识别不同类型饭店客房设施的特点,并能够正确介绍客房类型及客房功能布局;

2.具备按程序和标准完成客房清洁及保养工作,能够熟练掌握中式铺床的程序,能在规定时间内按标准完成中式铺床;

3.具备掌握公共区域清洁与维护保养方法;

4.具备根据客人的特点,完成客房常规对客服务工作并且能够掌握VIP客人接待的程序和标准;

5.具备学会灵活而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客房突发事件

主要内容

了解岗位概况、熟悉清洁设备、清洁保养客房、清洁公共区域、提供对客服务、维护客户关系、设计客房产品、保障客房安全。

教学要求

1.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面向酒店行业以培养职业能力入手,以职业岗位的工作分析为依据,培养学生既有扎实的客房服务与管理理论知识,又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具备的四项核心能力:对客服务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基层管理能力、工作适应能力。
2.挖掘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如爱国精神、吃苦耐劳、环保精神、责任担当、理想情怀等,即“育人元素”,培养诚实守信、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以及主动、热情、周到、甘于奉献的服务意识。

3.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占 40%,终结性评价占 60%

4.餐饮服务与管理

课程名称

餐饮服务与管理

开设学期

34学期

参考学时

总学时为144,建议学期周课时分别为44

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备餐饮服务员应具备的素质。自觉培养良好的个人品质及良好的卫生习惯。

3.掌握正确的站立、行走要领,仪表要端庄,养成微笑服务的职业习惯。

4.乐于与人交往,具有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遵守餐饮行业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礼仪素养、优雅的形象气质。

6.具有节约资源、倡导绿色消费的意识。

7.具备适应行业变化、在餐饮职业道路自我提升的潜质。

知识目标

1. 了解餐饮管理的基础原理

2. 熟悉餐饮部组织结构及岗位职能

3. 掌握餐饮基本操作技能

能力目标

1.具备餐饮管理与服务的能力,为以后的实地酒店实习和就业奠定基础。

2.具备进行餐厅环境设计、菜单设计的能力。

3.具备掌握托盘、折花、摆台、斟酒、上菜服务等技能。

主要内容

餐饮概述、中餐厅服务、西餐厅服务、宴会服务、餐饮部组织机构设置、餐厅员工管理、餐饮设备用品管理、餐饮服务质量管理、餐饮安全管理

教学要求

1.课堂教学紧紧围绕程内容,从餐饮服务技能入手,循序渐进地导入餐饮服务与管理知识,并结合目前各大知名酒店的餐饮服务与管理案例,培养学生不仅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而且具有实战型的管理能力。注重课程理论知识的知识性、职业性、适应性与开放性,体现职业教育育人为本,重视技能的特点。

2.挖掘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做好三个“注重”即注重职业兴趣和职业道德的养成,注重服务意识和管理意识的养成,注重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的养成,使学生成为有职业素养的餐饮人。

3.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占 40%,终结性评价占 60%

 

5.前厅服务与管理

课程名称

前厅服务与管理

开设学期

34学期

参考学时

总学时为144,建议学期周课时分别为44

素质目标

1.使学生具有服务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2.使学生初步形成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3.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4.具有节约资源、倡导绿色消费的意识。

5.具备适应行业变化、在餐饮职业道路自我提升的潜质。

6.掌握正确的站立、行走要领,仪表要端庄,养成微笑服务的职业习惯。

知识目标

1.掌握酒店前厅和前厅部的基本概况

2.了解前厅部组织机构的形态及岗位职责

3.了解前厅部人员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4.了解前厅布局的要求,掌握前厅环境布置的方法

5.了解前厅部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能力目标

1.具备进行电话预定服务的技能

2.具备对有预定客人和无预定客人、散客和团客提供不同的接待服务能力

3.具备根据客人的需要提供问询、礼宾、商务、总机服务等能力

3.能够准确的向客人介绍并成功销售客房及酒店其他产品的能力

4.具备维护宾客关系的能力

5.具备使用流畅的前厅对客服务用语,适应前厅各部门的工作要求的能力

主要内容

前厅部概述、客房预定、前厅礼宾服务、总台服务、总机服务与商务中心、前厅服务用语、前厅销售、前厅信息沟通、前厅宾客关系、前厅部人员管理、前厅部质量控制

教学要求

1.课堂教学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运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为了给学生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学校与企业合作,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教育资源,创设课程实施条件,共同开发典型工作任务和教学方法,合作建设教材和教学资源,共同制订学生考核评价办法等,使课程与实践紧密结合。

3.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占 40%,终结性评价占 60%

 

6.导游实务

课程名称

导游实务

开设学期

34学期

参考学时

总学时为144,建议学期周课时分别为44

素质目标

1. 使学生具有较高素质的文化修养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导游服务意识、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

3.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

知识目标

1. 了解导游员的基本概念、工作职责.

2. 熟悉导游业务的相关基础知识

3.理解各种导游服务的程序与规范化管理知识

4.掌握作为一名合格导游员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

能力目标

1.掌握导游带团服务程序

2.掌握导游带团服务技巧,提高导游服务水平

3.具备分析旅游常见问题和处理的能力

4.具备灵活处理游客个别要求的能力

主要内容

认识导游人员、导游服务程序、导游人员的带团技能、导游人员的语言讲解技能、常见问题的预防与处理、导游服务个别要求的处理、导游服务相关知识

教学要求

1. 课堂教学要根据导游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融合导游职业资格标准,以导游服务典型工作过程,以来源于企业的实际案例为载体,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为工作与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重构为不同任务进行教学。将教材优化设计成具体模块,采取项目教学和情境教学为主的混合式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按职业活动顺序的每一个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实现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有机整合。

2.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3. 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占40%,终结性评价占60%

 

7.导游基础

课程名称

导游基础

开设学期

4学期

参考学时

总学时为72,建议周课时为4

素质目标

1.激发学生对旅游事业的热爱和爱国热情。

2.培养学生良好的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

3.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

4.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知识目标

1.熟悉中国历史文化小常识;了解中国各民族的组成分布、汉族的传统节日等基本情况;掌握主要少数民族的民居、服饰、饮食、节庆、禁忌等民风民俗。

2.了解中国四大宗教的起源、发展简况、基本教义;

3.熟悉中国主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构成、分布及其特点。

4.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掌握古建筑的主要构成部分、等级、分类、主要特点、著名古建筑代表。

5.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构景要素与常见的构景手段、著名园林代表;理解天人合一,人与自然融合的造园观念。

6.了解中国烹饪的发展简况,熟悉中国烹饪的主要流派以及各主要风味流派的特点、代表作品。

7.掌握中国最具特色的名茶、名酒、名贵中药、丝织刺绣品、陶瓷制品、文房四宝以及各类著名的工艺品的基本常识。

能力目标

1. 具备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的导游讲解能力。

2. 具备识别宗教建筑基本布局,辨别其供奉的主要对象的名称和位置的能力

3. 具备辨别古建筑的等级、种类、主要部分的构成、特点的能力

4. 具备调查、搜集和讲解美食、风物特产的能力

5. 具备分析、鉴赏、介绍旅游风景名胜的诗词、楹联、游记的能力。

主要内容

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宗教、民族民俗、建筑、艺术、烹饪、风物特产

教学要求

1.课堂教学应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旅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课堂教学。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使学生不但掌握旅游学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各种能力。

3.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占40%,终结性评价占60%

 

8.旅游政策法规

课程名称

旅游政策法规

开设学期

5学期

参考学时

总学时为72,建议周课时为4

素质目标

1. 培养学生未来的职业活动中严谨、守法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法律意识

2. 端正学生在导游讲解等职业活动的政治立场,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

3.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精神;

知识目标

1.了解并领会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特别是民族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宗教政策和发展旅游的有关政策

2.掌握旅游政策法规的基本理论、基本规范

1.

能力目标

1.具备旅游政策、法律法规基本知识

2.具备用法律法规分析和解决旅游接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投诉的能力

3.具备在真实的旅游接待活动中灵活运用旅游政策法规相关知识及导游服务的能力

4.具备依法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在带团中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并获得实际带团操作的能力,

5.具备使旅游政策法规专业知识与实际旅游接待业务相结合的能力。

主要内容

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宪法、旅游法概述、出入境管理办法

教学要求

1.课堂教学以完成旅游管理与服务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将岗位的与旅游政策相关的工作分解成若干工作项目。根据工作项目对能力和知识的要求确定教学项目,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选择项目教学内容,将分散在各单行法规中知识按照工作项目的内在联系进行整合。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根据岗位工作内容以职业能力形成为目的选择课程内容,以旅游政策法规相关部门和校内仿真的实训室等作为上课场所,采用教、学、做三者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在仿真或者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旅游政策法规业务操作技能,训练学生的政策法律的运用能力。

3.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占40%,终结性评价占60%

 

9.旅游心理学

课程名称

旅游心理学

开设学期

5学期

参考学时

总学时为72,建议周课时为4

素质目标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一定的文化品位与格调;

2.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精神;

3.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团队精神;

4.具有一定的岗位适应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知识目标

1.掌握知觉和社会知觉的概念、特征和影响因素

2.掌握旅游需要和动机的概念、特征和影响因素

3.掌握态度的构成、特性和转变态度的途径

4.掌握性格和气质的概念、特征、形成和对旅游的影响

5.掌握人际关系的概念、建立和发展途径

6.掌握压力和挫折的概念、产生和处理办法

7.掌握导游服务心理和导游素质要求

能力目标

1.具备对自身心理健康状态的分析和调适的能力

2.具备对旅游者全面认识和分析的能力

3具备激发旅游者旅游需要和动机的能力

4.具备转变旅游者态度的能力

5.具备调动旅游者和旅游工作者积极情绪的能力

6.具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7.具备旅游工作者压力和挫折的处理能力

主要内容

对旅游者全面认识和分析能力、激发旅游者旅游需要和动机的能力、转变旅游者态度的能力、旅游者和旅游工作者个性的认识和调适能力、调动旅游者和旅游工作者积极情绪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旅游工作者压力和挫折的处理能力、旅游工作者心理调适能力、心理健康分析与调适能力

教学要求

1. 课程教学中加大学生能力训练的比重,通过模拟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和综合实训等方式,把学生的能力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2.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大量的工作情景,让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心理素质和心理调适能力。结合学生自身心理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调适,在课程结束后为学生安排综合实训,以培养学生综合心理调适能力。

3.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占40%,终结性评价占60%

10.导游语言技巧

课程名称

导游语言技巧

开设学期

5学期

参考学时

总学时为72,建议周课时为4

素质目标

1.形成正确的旅游审美意识、具有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

2.在工作中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表现美、创造美;

3.提升对学习中华传统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4.有良好的体态,掌握正确的站立、行走要领,养成微笑服务的职业习惯。

知识目标

1. 了解导游口语的基础内容、用词技巧及修辞技巧;

2. 熟悉导游口语语音表达技巧和口语运用技巧;

3. 掌握导游幽默语的运用和基本功的训练

能力目标

1.具备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口语运用技巧的能力;

2.具备灵活运用导游讲解的能力

3.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4.具备当众说话的勇气和能力,能够在不同的场合较正确的使用导游语言

主要内容

导游口语概述、导游口语使用技巧、导游幽默语的运用、导游体态语使用技巧、导游口语训练

教学要求

1. 课堂教学时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引入导游语言技巧应用实例。教学项目以导游服务实例为主,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中心,采用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将课程内容设计成具体模块,以情境教学为主,任务驱动,按职业活动顺序的每一个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实现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有机整合,教师在整个教学行动过程中,扮演着一一个组织者、协调人的角色,勤于提供咨询、帮助,注重学生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习惯的养成。

2.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3.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占40%,终结性评价占60%

11.中式铺床实训

课程名称

中式铺床实训

开设学期

12学期

参考学时

总学时为56,建议各学期为连续一整周开设。

素质目标

1. 培养关注细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树立服务他人,精诚合作的团队意识

知识目标

1. 了解中式铺床的步骤

2. 掌握中式铺床的方法

3. 掌握酒店客房的基本房态、房型及布置

4. 熟悉对客服务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

1. 具备甩单、包角、套被子、套枕头等操作的技能

2. 具备星级酒店客房服务基本技能和管理能力

3.具备提升中式铺床速度、美观度的能力。

主要内容

中式铺床、开夜床、客房清扫、对客服务

教学要求

1.课堂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法,实训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理论知识的教学

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以客房部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酒店--线部门服务与管理的发展趋势,贴近企业

实际。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3.课堂评价应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将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项目考核、技能目标考核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作为期末成绩,其中理论考试占60% 实际操作考试占40% 占总成绩的80% 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12.中餐摆台实训

课程名称

中餐摆台实训

开设学期

2学期

参考学时

总学时为56,建议各学期为连续一整周开设。

素质目标

1. 具备诚实守信、沟通协作的职业品质树立优质服务意识,热爱本职岗位

2. 有良好的服务体态,掌握正确的站立、行走要领,养成微笑服务的职业习惯。

知识目标

1了解中餐摆台的基本知识

2.掌握托盘的操作技巧

3.掌握铺台布的操作技巧

4.熟悉碟定位的操作

5.掌握斟酒的操作技巧

6.掌握餐巾折花的操作技巧

6.掌握分菜的操作技巧

7.熟悉中餐摆台的程序

能力目标

1. 具备托盘的技能

2. 具备餐巾折花的技能

3. 具备斟酒的技能

4. 具备分菜的技能

5. 具备中餐摆台全套技能

主要内容

托盘、骨碟定位、开台布、斟酒、折花、分菜

教学要求

1.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实践教学,应选用典型项目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掌握各主要部门服务与管理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2.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在实践实操过程中,使学生掌握餐饮部一线服务人员与基层管理人员的主要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3.课堂评价应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将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项目考核、技能目标考核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作为期末成绩,其中理论考试占60% 实际操作考试占40% 占总成绩的80% 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类别

课程模块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总学时

比例(%

1

公共基础课程

文化课程

978

246

1224

39.9

素养课程

0

146

146

2

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基础能力课程

288

0

288

25.1

岗位核心能力课程

396

180

576

职业领域专业拓展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

90

36

126

11

3

公共拓展课程

171

81

252

4

实习实训

0

824

824

24

5

合计

1923

1513

3436

实践学时/总学时43.4

 

(二)教学进程安排表

课程

性质

课程

性质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与教学周数

学期

18

18

18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36

0

36

2×18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2

36

0

36

 

2×18

 

 

 

 

哲学与人生

2

36

0

36

 

 

2×18

 

 

 

职业道德与法治

2

36

0

36

 

 

 

2×18

 

 

语文

8

216

0

216

4×18

4×18

2×18

2×18

 

 

数学

8

216

0

216

4×18

2×18

2×18

4×18

 

 

英语

8

216

0

216

4×18

2×18

2×18

4×18

 

 

信息技术

6

54

54

108

2×18

2×18

 

2×18

 

 

艺术

4

42

30

72

1×18

1×18

1×18

1×18

 

 

历史

4

72

0

72

2×18

2×18

 

 

 

 

体育与健康

8

18

162

180

2×18

2×18

2×18

2×18

2×18

 

小计

54

978

246

1224

17

15

11

14

14

 

劳动教育

5

0

90

90

1×18

1×18

1×18

1×18

1×18

 

军训及国防教育

2

0

56

56

28×1

 

28×1

 

 

 

小计

7

0

146

146

 

 

 

 

 

 

合计

64

978

392

1370

486

378

864

 

 

 

专业(技能)课程

旅游概论

4

72

0

72

4×18

 

 

 

 

 

导游基础知识

4

72

0

72

 

 

 

4×18

 

 

旅游政策法规

2

36

0

36

 

 

 

 

2×18

 

中国旅游地理

4

72

0

72

 

 

4×18

 

 

 

旅游心理学

2

36

0

36

 

 

 

 

2×18

 

导游实务

8

108

36

144

 

 

4×18

4×18

 

 

客房服务与管理

6

72

36

108

 

6×18

 

 

 

 

餐饮服务与管理

8

108

36

144

 

 

4×18

4×18

 

 

前厅服务与管理

8

72

72

144

 

4×18

4×18

 

 

 

导游语言技巧

2

36

0

36

 

 

 

 

2×18

 

小计

48

684

180

864

4

10

16

12

6

 

合计

48

684

180

864

4

10

16

12

6

 

 

中华传统文化

1

18

0

18

 

 

 

 

1×18

 

调酒技术

2

36

0

36

2×18

 

 

 

 

 

形体训练

4

0

72

72

4×18

 

 

 

 

 

创业教育

1

9

9

18

 

 

 

 

1×18

 

演讲与口才

1

18

0

18

 

 

1×18

 

 

 

工匠精神

1

18

0

18

 

 

 

 

1×18

 

就业指导

2

36

0

36

 

 

 

2×18

 

 

咖啡技艺

2

36

0

36

1×18

1×18

 

 

 

 

小计

14

171

81

252

7

1

1

2

3

 

菜点酒水知识

3

54

0

54

 

 

 

 

3×18

 

茶艺

2

18

18

36

 

 

 

 

2×18

 

礼仪

2

18

18

36

 

2×18

 

 

 

 

7

90

36

126

0

2

0

0

5

 

21

261

117

378

7

3

1

2

8

 

实习

实训

中式铺床实训周

2

0

56

56

28×1

28×1

 

 

 

 

中餐摆台实训周

2

0

56

56

 

 

28×1

28×1

 

 

导游实务实训

2

0

28

28

 

 

 

28×1

 

 

西餐摆台实训

1

0

84

84

 

28×1

 

 

28×2

 

顶岗实习

30

0

600

600

 

 

 

 

 

30×20

37

0

824

824

1

2

1

2

2

30

37

0

824

824

1

2

1

2

2

30

170

1923

1513

3436

28

28

28

28

28

30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而提高教育质量最关键的是教师,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是决定学生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加强专业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1.队伍结构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专业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应合理专任教师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和三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有良好的师德,关注学生发展,熟悉教学规律,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教学改革意识。专业技能课教师应有实际工作经验,熟悉旅行社、旅游景区主要对客服务岗位工作流程,具备教学设计和实施课程教学的能力。

2.专任教师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旅游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援救;有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3.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能够较好地把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所对应的行业、领域发展趋势,能够较准确地把握专业发展方向;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具体要求如下:

(1)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国外先进职教理念,具备本专业核心课程开发、技术培训经验。

(2)较强的专业发展把握能力:能把握专业发展动态,具有5年以上本专业工作经验。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具有一定的企业和学校人脉资源,能带领团队科学调研、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合理设置专业方向,打造专业品牌。

(3)扎实的课程建设能力:具有相关专业学历,熟悉掌握本专业课程的特点和课程任务,能承担2 - 3门核心课程教学,有主持1门市级以上精品资源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经验,能够合理组织专业教学团队,能带领团队完成课程开发、课程标准制定等工作。

4.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主要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熟悉常见客房对客服务程序、餐饮服务技能、导游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导游证、客房服务员证、餐厅服务员证等以上的技能证书(含技师)或工程师及其以上技术职称证书。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讲座、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施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实训室和实训基地。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配备黑(白)板、组合式课桌椅、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

1)客房实训室
功能与要求:该实训室适用于中式铺床、前厅预订基本操作与技能训练的培

训。能让学生掌握甩单、包角、套被、套枕头、开夜床、以及前厅预订等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客房及服务台的基本结构和服务内容、训练学生接待及推销技巧、如何处理投诉、了解饭店所有产品及服务的组合、了解客房清洁及物业价值的维护等。

客房实训室

实训室名称

客房实训室

面积要求

50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

数量

单位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1

1.2*2.0

2

国家职业资格鉴定

客房服务员(4-04-01-02

2

床头柜

/

2

3

床垫

1.2*2.0

2

4

床单

1.2*2.0

4

5

被套

1.2*2.0

4

6

行李柜

 

1

 

7

衣柜

 

1

 

8

写字台

 

1

 

9

椅子

 

1

 

10

小圆桌

 

1

 

11

竹椅

 

2

 

12

台灯

 

2

 

13

电视柜

 

1

 

14

落地窗帘

 

1

 

15

床头灯

 

2

 

16

枕头

 

4

 

17

马桶

 

1

 

18

台盆

 

1

 

19

浴巾

 

2 

 

20

毛巾

 

2

 

21

方巾

 

4

 

22

便签夹

 

1

 

23

服务指南

 

1

 

24

垃圾桶

 

3

 

25

垃圾袋

 

1 

 

26

一次性拖鞋

 

2

 

27

客房服务车

 

1

 

28

枕头套

 

8

 张

 

29

梳妆镜

 

1 

 面

 

2)中餐实训室

功能与要求:该实训室适用于中餐摆台实训、教学和岗位培训。能让学生掌握骨碟定位、餐具摆台、餐巾折花、斟酒等基本操作技能。了解餐厅服务的基本知识,训练学生餐台摆放规范整齐、餐厅销售技巧的训练、餐饮服务管理、顾客的沟通管理等的协调管理等实训任务。

2中餐实训室

实训室名称

中餐实训室

面积要求

50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

数量

单位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1

大圆桌

1.8m直径

1

国家职业资格鉴定

餐厅服务员(4-03-05-01

2

椅子

 

10

3

台布

 

1

4

餐巾

 

10

5

玻璃转台

 

1

6

骨碟

 

10

 

7

翅碗

 

10

 

8

瓷羹

 

10

 

9

味碟

 

10

 

10

羹筷座

 

10

 

11

银羹

 

10

 

12

牙签

 

10

 

13

筷子

 

10

 

14

红酒杯

 

10

 

15

水杯

 

10

 

16

烈性酒杯

 

10

 

17

烟灰缸

 

4

 

18

火柴

 

4

 

19

花瓶

 

1

 

20

席次卡

 

1

 

21

公用筷

 

2

 

22

公用勺子

 

2

 

23

公用羹

 

2

 

24

公用羹筷座

 

2

 

3)西餐实训室

功能与要求:该实训室适用于西餐摆台实训、教学和岗位培训。能让学生掌握骨碟定位、西餐餐具摆台、西餐餐巾折花、斟酒等基本操作技能。了解西餐厅服务的基本知识,训练学生餐台创意设计、餐厅销售技巧的训练、餐饮服务管理、顾客的沟通管理等的协调管理等实训任务。

3西餐实训室

实训室名称

西餐实训室

面积要求

50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

数量

单位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1

方桌

1.8m直径

1

国家职业资格鉴定

餐厅服务员(4-03-05-01

2

台布

 

1

3

餐巾

 

10

4

椅子

 

8

5

装饰盘

 

10

6

正餐刀

 

10

 

7

鱼刀

 

10

 

8

汤匙

 

10

 

9

头盘刀

 

10

 

10

正餐叉

 

10

 

11

鱼叉

 

10

 

12

头盘叉

 

10

 

13

甜品匙

 

10

 

14

甜品叉

 

10

 

15

水果刀

 

10

 

16

面包盘

 

10

 

17

黄油刀

 

10

 

18

黄油碟

 

10

 

19

水杯

 

10

 

20

红葡萄酒杯

 

10

 

21

白葡萄酒杯

 

10

 

22

花瓶

 

1

 

23

蜡烛台

 

1

 

24

胡椒瓶

 

2

 

25

盐瓶

 

2

 

26

烟灰缸

 

2

 

3.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提供开展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实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

4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序号

合作企业

主要实训内容

用途

合作深度要求

1

洲际酒店

餐饮服务

顶岗实习

深度合作型

2

皇冠假日酒店

客房服务

顶岗实习

紧密合作型

3

相关咖啡企业

咖啡技艺

顶岗实习

深度合作型

4.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提供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相关实习岗位,可接纳规模约50人的学生实习;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

5.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

具有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信息化条件。引导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专业课选用国规或一类出版社教材占比70%,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应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5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材选用表

序号

教材名称

教材类型

出版社

主编

书号

1

旅游概论

教科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

邵世刚

ISBN9787040531305

2

中国旅游地理

教科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

芦爱英王雁

ISBN9787040425994

3

导游实务

教科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雁

ISBN978-7-04-051681-4

4

客房服务与管理

教科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

范运铭陈莹

ISBN978-7-04-033864-5

5

前厅服务与管理

教科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

陈春燕

ISBN9787040521030

6

餐饮服务与管理

教科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樊平李琦

ISBN978-7-04-034061-7

7

旅游政策与法规

教科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萍王丽丽

ISBN9787040464573

8

导游基础

教科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

范运铭

ISBN978-7-04-035297-9

9

中国民族民俗

教科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姜若愚

ISBN978-7-04-024581-3

10

导游语言技巧

教科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伟

ISBN9787040457605

11

旅游心理学

教科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祝舜

ISBN9787040394825

12

旅游礼仪

教科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丽

ISBN9787501986538

13

菜点酒水知识

教科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富良孟帅

ISBN9787040349498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册数300本,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有关导游服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国家地理、景区运营与管理等工具书。

6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主要参考图书文献配备

序号

教材名称

出版社

主编

书号

1

旅游概论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李建春王学梅

ISBN97875184315953

2

旅游大百科

线装书局出版社

赵然

ISBN9787512019676

3

人一生要去的100个地方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烟波

ISBN9787550236851

4

旅游英语综合教程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蒋磊

ISBN9787513534185

5

中国旅游地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曹培培

ISBN9787302577065

6

客房服务与管理创新

旅游教育出版社

王伟

ISBN9787563717538

7

餐饮服务与管理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邓英李俊

刘贵朝

ISBN9787568054348

8

导游资格证考试用书

人民日报出版社

未来教育

ISBN9787511565099

9

模拟导游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王雁

ISBN9787567023741

10

前厅服务与管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吕尤、柳旭

ISBN9787563830237

11

中外民族民俗

旅游教育出版社

陈新,陈恒

ISBN9787563711796

12

带团就是讲故事

旅游教育出版社

宙斯

ISBN9787563740161

13

趣味导游历史知识

旅游教育出版社

张淑华

ISBN9787563733538

14

旅游心理学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

孙喜林

ISBN9787565436208

15

最美中国

中国地图出版社

中图北斗

ISBN9787503180224

16

最美世界

中国地图出版社

中图北斗

ISBN9787503180217

17

旅游法规与实务

清华大学出版社

李爱华周晖段云鹏张冠男

ISBN9787302554257

18

地图

贵州人民出版社

丹尼尔·米热林斯基

ISBN9787221148551

19

湖南

中国地图出版社

Lonely Planet公司

ISBN9787520406895

20

旅游礼仪实务

清华大学出版社

杨梅牟红

ISBN9787302408741

7 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规程或规范)

序号

标准号

标准名称

1

GB/T47546110

旅游饭店

2

GB/T47546121

经济型连锁酒店

3

GB/T47546129

其他一般旅馆

4

GB/T47546130

民宿服务

5

GB/T47546190

其他住宿业

6

GB/T47546210

正餐服务

7

GB/T47546220

快餐服务

8

GB/T47546231

茶馆服务

9

GB/T47546232

快餐服务

10

GB/T47546233

酒吧服务

11

GB/T47546239

其他饮料及冷饮服务

12

GB/T47546241

餐饮配送服务

13

GB/T47546291

小吃服务

14

GB/T47547861

名胜风景区管理

15

GB/T47547862

森林公园管理

16

GB/T47547869

其他游览景区管理

3.数字教学资源配备基本要求

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教学资源库,内容涵括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8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数字化资源选用表

序号

数字化资源名称

资源网址

备注

1

爱课程

http://www.icourses.cn/home/

学习平台

2

超星慕课

http://mooc1.chaoxing.com/#

学习平台

3

智慧职教网

https://www.icve.com.cn/

学习平台

4

国家精品资源网

http://lib.sgu.edu.cn/Article/xxfw/jxsp/Index.shtml

学习平台

5

慕课大学

http://daxue.imooc.com/

学习平台

(四)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因材施教,专业教学团队积极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项目为驱动,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项目驱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学中做、做中学,注重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培养。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如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 专业技能课

1)专业基础课

采用案例教学法、问答教学法等,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变单向灌输为师生互动,既改革教的方法,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

2)专业能力课

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信息化教学等方法。

3)专业拓展课

专业拓展课可以采用理论讲授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等方法,从生活实物入手,通过集体讲解、师生互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技能竞赛等形式,开拓学生视野,扩大就业层次面。

4)专业实践课

“课堂+实训室+师徒”现场教学: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服务工作,因此要求在校学习期间就必须具备较强的技能操作能力。专业应依托校内外实习基地,形成“专业+公司”的专业建设模式,推出“课堂+实训室+师徒”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即徒弟,教师即师傅,把课堂搬进实训室,把服务流程搬进课堂,学中做,做中学,工学交替,以产品、项目驱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缩短学校与企业距离。

(五)学习评价

评价主体:构建由教师、企业导师、学生等为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主体。

评价方式:根据课程特灵活选用以下考核方式:笔试、在线测试、现场操作、职业资格鉴定、展示与答辩(由教师、学生、企业专家组成考试小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展示并讲解项目成果,考试小组相关人员提问,学生及其项目组成员作答,最后考试小组按评价标准给分)、企业专家测评等。

评价过程: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与课外点评相结合,线上与线下评价相结合,师评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专业能力评价与职业素养评价相结合。

(六)质量管理

明确定位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充分调研行业人才需求,紧密联系师

资队伍建设与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学生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建设,使之与地方产业结构相适应,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1.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确保规范教学。

严格执行教育部颁布的公共基础课程大纲,依据行业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课程考核,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从知识结构、 能力结构、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上,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理念;从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课程教学时间安排等方面,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学校对从教学 进度计划制定、教案检查、课堂考核、教研活动检查、技能考核等方面执行常规考核管理。在教材选用方面,选用全国规划教材和根据学校专业实际需要编写的校本 教材,确保教学材料的规范性、科学性和一致性。

2.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成立教学督导机构,专门负责全校教学质量的检查与督导,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创新管理制度,加强常规管理。

执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道德规范》等文件,制定《教师管理实施细则》、《学生考核细则》等一系列文件制度,规范常规管理,严格检查,确保教学质量。学校、教务科、学生科、专业教研室、任课教师每年制定齐全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确保教学常规工作落实有效。每学期对教学进度计划、教案、校本研修记录、大纲执行情况、实训记录表行中期、期末两次以上检查,全程督导,提高培养质量。

4.以赛促学,以研促教,提升育人质量。

将教学工作与技能竞赛活动相结合,严格日常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提高专业的内涵建设,促进教学科研提升,提升整体育人质量。

5.完善评价、整改机制

学校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专业教研组织应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施情况的诊改机制。三年为一个诊改周期,每学年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一轮诊改,每一个教学循环对《课程标准》(含实践性环节教学标准)实施一轮诊改。

具体诊改流程为:各专业(课程)自我诊改汇总至教研室,形成各教研室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自我诊改报告汇总至科室形成科室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自我诊改报告落实改进措施下年度(人才培养方案)或下个教学循环(课程标准)自我诊改报告中增加诊改成效内容,形成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质量改进螺旋。

九、毕业要求

修完三年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的三年制全部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成绩及格(合格)或以上:

1.符合国家、省教育厅教育行政部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相关规定;

2.毕业前无纪律处分或消除纪律处分;

3.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考核合格;

4.思想品德评价合格,身心健康;

5.符合学校的有关毕业要求。

 
教学活动
教学动态
专业建设
教研信息
教学改革
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
教研成果评审
版权所有©西安商贸旅游技师学院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南关正街99号 | 邮编:710068 | 邮箱:smlyjsxy@126.com
陕ICP备17014197号 | 西安网监备案号XA10051S
技术支持:助梦网络